日期 | 時間 | 會議 | 記 事 |
92/09/09 | Pr.3
| 籌備會議
| 決定事項:
- 決定每週四中午聚餐、例行會議,四位教師、一位專任助教、兩位上機演習助教。
- 修改授課計畫草案,大考前保留一次複習。
- 推薦上機演習助教李易霖、翁婉珣,答疑助教黃子倩 (尚欠三名)、
專任助教代理答疑助教總管 (趙主任決定)、
程式設計由金家豪專任助教代理、網管助理陳柏成、應有英文助理一名。
- 估算學生人數 225,外加八本給助教,已經請書商送來。
- 確定四班上機課時間。
- 單維彰應擬定一份說明文件,一紙兩面,首課日發給學生,記載最重要的基本訊息。
- 單維彰應建立 calc 網站雛型。
- 單維彰應將人事計畫與預算送系主任。
- 蕭嘉璋應決定英文助理一名。
未決事項:
- 成績配分 (電話會議決定 50/25/25)。
- 分配教師之命題與其他管理責任。
- 商討成績公告服務。
|
---|
92/09/18 | Pr.Z
| 例行會議
| 決定事項:
- 由四名助教各自登記成績;分班後,助教仍然跟定老師,
繼續替那位老師閱卷並登記成績,不管學生屬於哪一個系。但是各系主管、導師上線,
可以看到本系學生的成績。成績相對表現以四個系整體當作樣本,
但是個別考試的統計應扣除缺考者
- 家豪會落實以上所述設計的軟體,晏陞會協調上述設計的人事
- 分班前不必收作業,沒有作業成績,除了英文作業和上機作業以外,
與小考合併計為分班前的 50%
- 以後的例會由晏陞負責點餐
|
---|
92/09/25 | Pr.Z
| 例行會議
| 決定事項:
- 以後四位教師輪流擔任會議之 Coordinator
- 單維彰既然已經勾選了第 P 章習題,所以乾脆由他負責小考 1
- 以後依序由廖、許、蕭、單之順序負責各章習題、小考,廖老師負責第 1 章
- 關於課本習題:
- 每份作業挑選建議題目,寫成文字檔案 (不要 Word),寄給陳柏成,
由他公告於『聯合論壇』的 [課程公告] 裡面
- 以每位助教每週寫大約兩題詳解的份量,挑選某些習題,
請晏陞指派助教在 A4 白紙上用黑筆工整寫下詳解,經晏陞檢驗後,
轉交柏成,掃描公告於『教學網』
- 每週設計一題課本上 Writing to Learn
類型的題目,題號也是告訴柏成,學生將作業張貼在『聯合論壇』內
[Writing to Learn] 的區域內,每份作業給一個特定的論壇來張貼
- 建議易霖、琬珣下週的上機進度,提醒他們應該打開課本所附的光碟片,
應該有豐富的資料供他們使用,可以減輕自己備課的壓力
(老師們也該看看,主動提出建議)
- 關於課文之 Limit 正式定義,達到課文內針對特殊 epsilon 要求學生找到 delta
即可,不要進入附錄及細節,鼓勵學生做指定的習題來學習
|
---|
92/10/02 | Pr.Z
| 例行會議
| 單維彰提出了 Term 1 及 Term 2 的概念,企圖簡化「分班」前後的成績計算問題。
似乎老師們不反對,但無明確結論。
兩位上機助教報告了他們班級的上課狀況。
決定事項:
- 分班後不用特殊名號,就稱「單維彰班」或「許玉生班」等等。
成績之登記責任沿用跟隨教師的助教,
例如「單維彰班」的小考和登記成績就由黃子倩負責,
而金家豪負責重新定義教師、助教與學生的關聯,
但仍保持學生與班級的關聯。
- 成績查詢系統應提供整個實驗範圍內 (約 220 名學生) 的整體相對比較
|
---|
92/10/09 | Pr.Z
| 例行會議
| 決定事項:
- 將微積分教室排班表公告於『教學網』上,由郭晏陞轉交單維彰執行
- 請老師在小考出題之後,順便將標準答案以及評分標準寫下來
(仿照聯考閱卷的規格),由郭晏陞影印轉交其他三位教師及四位閱卷助教,
再轉交陳柏成於考試結束後掃描上網公告
- 請郭晏陞儘快責成四位閱卷助教將小考成績登記於『成績查詢系統』
|
---|
92/10/16 | Pr.Z
| 例行會議
| 這次會議有英文助教周冠瑩參加,
當面會談,使她了解老師們對這項措施的預期效果和實施目的,
也請她想像執行的方式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難。
其實,這項措施太新鮮了,在沒有深入執行之前,
似乎並沒有太多可以做的事,基本上我們需要在這次實驗中吸取教訓。
李易霖與翁婉珣提出計算機作業的繳交狀況,各班差異頗大,請授課教師叮嚀。
然後教師們開始議論重新分配小考成績、計算機作業成績的比重,
但因為沒有具體數據以供決策,故尚無結論。
決定事項:
- 周冠瑩不必逐篇回覆或修改學生的英文作業 (這其實是向實際的人力資源妥協),
但她當然可以在時間許可範圍內,針對個別的作業作回應。
原則上她應針對每份作業寫一份綜合評論與指導,刊登於她自己的討論版上
- 為周冠瑩開專門版面,並設定她成為 Writing to Learn 區內各版的管理者
|
---|
92/10/23 | Pr.Z
| 例行會議
| 蕭嘉璋本來通知了周冠瑩 (英文助教) 再來參加會議,
蕭教授意在討論改以特別設計的「期中報告」來作為 Writing to Learn 的題目,
希望與冠瑩和三位老師討論怎樣的題目最恰當。但是冠瑩缺席,這件事沒有公開討論。
再度提出調整計算機作業成績與小考成績比重的問題,
仍無共識,但許玉生有具體提案了:三七分帳,以個別學生之較高成績佔七成。
最後還是保持模糊的空間,在最後觀察實際數據後再調整。
與兩位上機助教談了些技術性話題。
系主任提出:需預備學期結束之後有一些統計數據可以呈現,
將來要陸續思考需要哪些數據,現在要留意是否需要刻意收集。
許玉生和趙一峰都有初步想法。
成績查詢系統的資料庫應扮演關鍵後勤角色,因此需更進一步瞭解那個系統的設計,
單維彰將要找金家豪一起商量。
決定事項:
- 期中考恰有四章,原先就分配四位老師各負責一章的推薦習題和小考,
就按此規劃請四位老師各出一份題目,分成是非、選擇、計算或證明三類型,
下週四彙整
- 第 P 章:單維彰
- 第 1 章:廖勝強
- 第 2 章:許玉生
- 第 3 章:蕭嘉璋
- 為避免原上課教室的擁擠情況在考試時徒增困擾,
而週四 3,4 堂時段又難以找到空教室,
故期望借到 400 座以上的大型演講廳 (座椅有附桌面),
然後能集中一處會考。
請蕭嘉璋負責詢問,是否可以借用大講堂或者秉仁堂
- 期中考之後借用會議室為「閱卷闈場」,
預期每位教師、助教負責全部考卷的其中一題,
當天下班前需全部閱畢
- 成績查詢系統已經可以用了,請單維彰負責將它的連結加進教學網站
- 分班後,四位助教應平均分配最末班的學生,作為其「責任區」,
負責對應學生的習題批閱和個別輔導;還需要再談詳細的規劃,
以免這四名助教的工作份量比起別人不公平
|
---|
92/10/30 | Pr.Z
| 例行會議
| 匯集四章的期中考題,每位老師都出了若干是非題、
選擇題、計算或問答題。會議中決定一共出十大題,第一大題 10 項是非題,
第二大題 5 項選擇題,此後八題計算題。
考慮各章特色,倒沒有硬性分配題目,例如第 P 章出現是非的題型較多,
第 3 章出現計算的題型較多。
四位老師一同選題之後,檢查所附之解答是否正確,
然後委請蕭老師重新打字,編排一份完整的考試卷,
分送其他三位老師各校對一遍 (果然被許老師找到一個錯誤)。
大禮堂要租金,秉仁堂不夠大,所以後來決定留在各班教室考試。
委請郭助教通知四位助教在考試時自行前往考場協助監考。
因為座位頗緊,教師和助教要特別費心監考了。
雖然考卷在當日下午就以備妥,但是蕭老師代為保存,
直到考試前一日下午才轉交郭助教影印。
而考試當天早上才分發給四位老師。
|
---|
92/11/06 | Pr.Z
| 閱卷
| 今天早上 10:00--11:50 期中考,考試秩序良好。
12:00 八位監考人員回到會場,郭助教備妥便當,連同兩位上機助教共十人閱卷,
每人分配一大題。以下紀錄我們的閱卷辦法。
- 準備十張 A4 白紙,剪貼一題考題上去,
請原出題老師寫上參考答案和預設的配分標準。
事後若發現特殊解法,則還需再請原出題老師定奪。
- 十張答案紙分給十位閱卷人,閱畢後交還郭助教,再轉交柏成掃描後公佈。
- 眾人合力將四個班級的考卷排序,然後分成兩包,共有八包考卷。
- 郭助教將點名單影印剪貼成八份,對應八包考卷的學生,
分放在每包裡面。
- 每位閱卷人負責一題 (是非、選擇各算一題),
除了要在答案卷上計分之外,還要將該題得分記在點名單上。
關於寫分數的規定是:
- 一律寫得分,不要寫 + 號,直接寫得分的分數
- 一律寫在答案卷左側,寫在題號旁邊為原則。
若學生的答案寫在右側,畫一條線指過來
- 若學生寫了題號,但沒有作答,務必在空白處畫叉
- 若學生沒寫題號,應代為補上,但一律在題號數字外畫圈,
以便與得分區隔。
- 另外影印全體學生名冊,分給是非題、選擇題之閱卷人。
這兩人除了要登記成績之外,還要登記每一個小題的答題狀況。
以資日後研究之用。
- 仿效聯考閱卷,每位閱卷人單獨向郭助教領考卷,每次限一包,
領出與歸還都有記載,但請所有人在當日下班前完成。
- 郭助教負責在答案卷上加總分,並寫在答案卷之得分欄上。
他在加分的時候發現有些題目被漏掉了,找不到原閱卷人,所以由在場的其他老師代閱。
這樣可能不太好,下次要設法改善。
- 單維彰後來負責在八份記載了各題得分的點名單上加總分,
然後與考卷上由郭助教寫的總分比對,若有不符才檢查內容。
事後統計,在所有 223 份考卷當中,
答案卷上加錯 9 次、計分簿上加錯 6 次、閱卷人在計分簿上填錯 2 次。
- 因為事情緊急,找不到幫手,所以單維彰自己將 223 份期中考成績輸入電腦。
以備隔日的編班會議。
|
---|
92/11/07 | Pr.2
| 編班會議
| 四位老師從早上 9 點開始會議,居然一直討論到中午 12 點才散會。
我們先討論第一段總分的計算規則。有一個共識就是:期中考和小考是『考試』,
這些成績不容修正,雖然我們發現似乎有一位助教的評分風格比較寬鬆,
但是差異不算太嚴重,這也就算了 (學生們有他們的命)。
第一段總分以 100 分計,期中考佔 50%,小考佔 25%。
另外有 25% 的平時成績。老師們發現沒有特別想要加分或減分的對象,
在別無佐證的情況下,決定以上機作業成績為給分依據。
英文作業本來也可以納入平時成績計算,
但是因為人力不足,這部份沒有可靠的紀錄,所以忍痛放棄了英文作業這個參考指標。
我們發現上機作業的成績差異就非常大,最高與最低的班級平均相差多達 20 分
(滿分 50 分)。但是因為助教登記成績時,沒有分辨「缺交」與「零分」,
所以不容易判斷是因為缺交作業者多造成的低平均分數,還是真的低分。
不過我們後來發展了一條算法,將四個班的上機作業平均分數調整成一致的基準,
然後再按照原始成績的比例來反應個別學生的差距。
調整之後,就是那 25% 的平時成績了。
因為期中考滿分 100,小考總分 50,調整後的平時成績也是總分 50,所以
第一段總分 = (期中考分數 + 小考總分 + 平時成績) / 2
但是我們試著以第一段總分排序、分班之後,發現效果不好,
主要就是因為作業那一部份的不確定性,所以改以小考和期中考成績來當作編班依據。
初步排序之後,檢視有無特殊狀況,做細部調整,將學生分成了四段。
決定第一段 55 人,第四段 48 人,其餘人等交叉混排之後分成第二、第三段。
不過,後來單維彰發現他作交叉混排的方式有缺陷,下次改進。
安排學生之後,就討論如何指派老師。
結果許老師和蕭老師都很熱心地想要帶第四段班。
協商之後,這次先請蕭老師帶領第四段,然後就沒有異議地決定了其他三班的教師。
由單維彰處理電子檔案,趕在中午 12:30 將編班結果上網公告,
並列印出五份,交給郭助教,一份張貼在數學系辦,其他四份張貼在四個系的公佈欄。
隔日,星期六,單維彰繼續處理那些資料,
作成四個班的點名冊以及轉交四位系主任的成績報表。
目前只有數字資料,沒有做更深入的統計計算或圖表。
|
---|
92/11/13 | Pr.Z
| 例行會議
| 議題:
- 第二段的計分標準,平時成績那一部份。
- 上機演習作業共要五次?如何平衡兩位助教的個別差異?
- 小考閱卷如何更縮小個別助教的差異?不要給小數分數?輪轉閱卷?
還要換手登記成績很麻煩。
- 英文作業的計分方式,是否分成冠瑩與柏成兩種?
- 補救措施的實施細節。
|
---|
92/11/27 | Pr.Z
| 例行會議
| 單維彰請假。議題與決議事項:
-
由於上機情形每下愈況(出席、繳作業等);我們幾位老師討論結論是由第 8 次
QUIZ 起選擇幾次(1 或 2 或全部)採用上機考試的方式(利用 Maple 指令來完成所
要的結果)來做評量。
-
補考機制;若當次學生有異議的話直接找當次出題的老師討論,比如說:第一章補
考任何問題由廖老師負責等。
-
蕭老師的班由下星期起開始實行到微積分教室當面提問的措施。
|
---|
92/12/04 | Pr.Z
| 例行會議
|
沒有特別的事。決定聘請另兩位英文系學生來看許老師和廖老師班的英文作業,
單維彰已經將那些習題中數學方面的原則,告知兩位助理。
談論部份學生不知道 Calculus 是『微積分』的情況。
決定 12/8, 12/9 的小考將要啟用上傳機能,而本週末要開始寫程式。
|
---|
92/12/11 | Pr.Z
| 例行會議
| 單維彰請假。議題與決議事項:
- 下星期二要舉行第九次小考(筆試),範圍為 6.1~6.3。
- 先讓同學們知道,期末考之後沒有補考的機會。
- 儘快修訂作業上傳機制。
另外,系主任告知下學期有排課困難,可能需要調離廖老師,換來胡門昌老師。
|
---|
92/12/18 | Pr.Z
| 例行會議
|
|
---|
92/12/25 | Pr.Z
| 例行會議
| 分配期末考出題責任。預先計畫新年放假前後之期末考準備工作。
|
---|
93/01/08 | Pr.Z
| 例行會議
| 有可能延長時間以便閱卷。決定成績,討論下學期分班事宜,
商討寒假期間可能的工作。
|
---|